欢迎来到中天皓润(北京)投资管理有限公司
联系我们
收藏本站

您当前所在的位置: 文化视窗

公共记忆中的国家轨迹

公共记忆中的国家轨迹

想象一下,未来某个阳光明媚的午后,当我们轻松地谈起中国经济这些年,首先从嘴里蹦出来的词儿会是什么?那个词儿应该是这样的:不管我们中间的哪个人先提起,都会引来会意的微笑或者感慨——语汇的沉淀再清晰不过地阐释了一个国家正在经历的洗礼和变迁。请允许我们称之为“国语”。

这是一个国家的公共记忆。我们无法忘却这样一些语汇:三期叠加,增速换挡,中国经济新常态。即使当时我们没有意识到,中国经济正在以决绝的方式跟过去告别,但我们现在明白,那意味着一个不同的时代的开始。

即使是最迟钝的市场观察者也承认,中国经济不会重归高速增长年代,它在寻找新的发展动能,力图实现新旧引擎切换。新常态毫不意外地指向了一场深刻的变革。中国相信实现这一切只能靠市场取向的改革,靠法治的市场经济,靠对产权的严格保护,就此激发厚藏于民间的创业和创富热情,让企业家回到舞台中央。

在这样的主流叙事背后,是无数精彩不过,但也可能惊心动魄的故事。我们可能会想起大道至简,有权不可任性。如此语汇下,延伸着一条延伸至今的主线——壮士断腕啊,政府要革自己的命。简政放权,削减各类行政审批,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——我们有过“国家牛市”和股市异常波动的阵痛,也经历了熔断的折磨。当我们说起 “珍珠项链”,重新厘定监管者、投资者和市场的关系时,何尝不会想到曾经付出的代价和深刻的反思?重要的是,我们从没有放弃在求索中前行,当新三板、“深港通”、“沪港通”这样的词汇变得寻常不过,当“妖精”、“害人精”被赋予新的意味,我们看得到中国证券市场的新方位。

当我们说起“钱荒”,无法不念及2013年的那场争论,重启大规模刺激还是坚持不放水?决策层选择用改革重塑增长的力量。在经济增长率持续下行的曲线之外,是一条不断抬升的改革线。“三去一降一补”,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混合所有制几乎成为国企改革的标配,如何处置僵尸企业考验着政府去产能的决心。有些词人们本不陌生,却已有了全新的内涵。比如债转股,1999年风云一时,2016年重入视野,人们给他两个词的定语:市场化法治化。

PPP,三个英文单词的简写。这个外来词成为中国经济演进中的主流词汇,变成“中国式PPP”,也是势所必然。民间投资占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的60%以上,稳增长要靠稳投资,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,破解各种 “玻璃门”、“旋转门”,为民间投资赢得更大的腾挪空间,是这个时代无法回避的命题。

我们几乎已经离不开快递小哥的那一声:您的快递到了。快递员正在改变中国。他们是快速迭代的中国经济的缩影,互联网+、共享经济、O2O、网红经济、互联网思维、工匠精神、中国制造2025……这些词汇承载着无数创业者和投资者的梦想——不是所有的梦想都能实现,但是万一实现了呢?更何况,他们梦想实现的过程,也正是中国经济引擎切换的过程。

当我们说起市场经济地位的时候,不能不想到中国入世议定书第15条。想当初,“黑发人谈成了白发人”,那时人们何尝想到今天要重新面对有些人“市场经济地位”的诘问呢?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,乐观者甚至预期中国将比预期更快地超过美国——这是成长的烦恼。全球化与反全球化的对垒中,中国经济会与更多代表着冲突和争议,甚至不乏敌视的语汇发生碰撞。在我们的“国语”里,会更多的留下我们和这个世界互动关系的烙印。

……

毫无疑问,我们还将创造新的“国语”,它像镜子一般照见中国经济成长成熟的轨迹。无论身处何方或何种身份,我们的欢乐或者哀伤,得到或者失去,全部藏身于这些词汇。今天,我们试图以此串起国民的两会记忆,因为它是中国人公共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,也是我们共同塑造的现实。这是我们的 “国语”——请原谅我们所能记录的只是其中一部分。它忠实地记录着中国人努力奋斗与创造的足印,也在国家意愿中折射着普通人的美好愿景。

现在,欢迎进入两会时间。



更多精彩,敬请阅读经济观察报2017全国两会特刊《国语》,请扫描二维码



(来源:网络整理)